审计处
    审计视野
    •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国庆观影心得

    2019年10月18日 15:20 作者: 点击:[] 编辑:刘老师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的日子,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不少市民以观影这种极具仪式感的方式为祖国庆生,包括自己在内。19年国庆假期推出的三部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好评如潮。

    《我和我的祖国》是由陈凯歌担任总导演,众多演员参演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影片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间普通百姓与共和国息息相关的故事。七位导演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影片包括七个单元。《前夜》主要讲述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故事。《相遇》主要讲述196410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故事。《夺冠》主要讲述198488日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并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的故事。《回归》主要讲述199771日香港回归的故事。《北京你好》主要讲述20088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故事。《白昼流星》主要讲述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的故事。《护航》主要讲述20159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故事。

    《中国机长》根据20185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他们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确保了机组人员9人,乘客119人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体现出当代民航精神: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

    《攀登者》为国登顶,寸土不让。真实讲述了在1960年中国登山队成员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三人完成中国人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历史故事。但是由于方五洲在暴风雪中为挽救曲松林,唯一一台摄像机掉下悬崖,凳顶之后未能留下360度影像资料。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

    在此之前,大概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中国一段几乎尘封了60年的历史,一个关于民族尊严与捍卫家国的故事。在刚解放时期,珠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境,在无人登顶前,对于珠峰的归属,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上世纪50年代,中尼双方因为珠峰的归属问题起了争议。划界谈判时,中方提议将边界线划在珠峰顶峰,但是尼方认为珠峰完全在尼泊尔境内,与中国无关。而且当时中方提议给这座山峰起一个友好的名字“友谊峰”,尼方也拒绝接受。尼方坚持认为“中国人从来都没有登上过珠峰,何谈珠峰是你们的领土”?为此,国家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登山队,我们要为了国家的荣誉而战!

    1953529日,随着第一支登山队的出现,尴尬的局势发生了改变。39岁的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和新西兰登山家艾德蒙·希拉里从南坡登顶。正是这第一登山队的壮举,在这样的情境下,中国人被“逼上珠峰”。1960年,包括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等英雄在内的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登顶时间为525日凌晨420分。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顶世界第十四高峰的壮举,并创造了一次10名队员集体登上8000米以上高峰的世界纪录,这是登峰史上前所未有过的辉煌成就。期间登山队配合测绘工作者的第一次实地测绘了珠峰高度,后被全世界普遍采用和承认。

    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话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打破。惊叹于今人登顶速度越来越快的人们很少知道,当年登山队员们在岩壁上艰难打下的钢锥而架起的金属梯,直到2008年仍是登山者们不可或缺的助力,更很少有人了解,当年的年轻的中国登山队经历了怎样的波折命运和极限生命挑战……

    如今,以1960年的钢锥为支撑点、1975年竖立的“中国梯”已被收藏进位于拉萨的珠峰登山博物馆,“第二台阶”处又换上了一架新的“中国梯”。当年的许多登山前辈们也已故去,但一新一旧两架“中国梯”,承载着中国人探险珠峰的壮烈历史,更饱含着中国第一代登山队员首征珠峰的艰辛与无畏。

    电影《攀登者》为了表达对中国登山英雄们的敬意,传承中国英雄精神,电影人在《攀登者》中致敬这一珍贵的历史瞬间——在珠峰峰顶插上国旗。“攀登者的精神就是中国精神,攀登精神世代传承永不磨灭,将继续影响今后的每一个人”。

                                 刘 颖

                                   201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