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处
    工作动态
    共64条  1/8 
    首页上页  

    2018年审计工作年鉴

    2019年07月11日 08:00 作者: 点击:[] 编辑:刘老师

    2018年,审计处共开展各类审计项目154项,审计资金87.09亿元。其中财务审计项目38项,审计资金74.53亿元,完成财务审计23项,包括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10项,财务收支审计7项,专项审计6项,纠正违规资金5957万元,提出审计意见建议81条,出具审计报告23份、管理建议书2份、专项调研报告2份。开展工程审计118项,审计资金12.55亿元。完成工程结算审计81项,审计资金8.24亿元,审减资金1.11亿元,平均审减率13.42%;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审计8项,审计资金1.10亿元;专项审计2项,审计资金6333万元。

    完成科研项目结题审签40项,审核会签学校银行对账单,7人次参加教育部党组巡视工作、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实地核查工作及协助学校纪检监察信访核查工作,完成合同审核10余项。参与学校基建修缮工程、货物、服务等各类招投标10余次。

    一、借势发力,服务学校发展大局

    (一)高度重视,提供强有力保障

    校领导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多次听取审计工作报告,研究并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将审计结果作为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切实提升了审计工作地位和学校各单位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二)完善机制,彰显成效和特色

    一是以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为主线,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热点问题和重大经济活动,安排审计项目,选取影响大、风险高、有代表性的项目作为审计重点;

    二是以问题为导向、以风险管理为目标,把内部控制审计融入到审计业务中,逐步向管理审计转型。关口前移,实现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的转变;

    三是严把“六道关”,即:审计程序关、方案制定关、审计实施关、审计评价关、质量控制关、审计纪律关,强化管理,确保审计项目质量;

    四是注重建立联动机制,审计处主动加强与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基建处等其他部门的联系,基建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评审等项目均采取多部门联合作战的方式,形成审计联动新架构;

    五是强化整改落实。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并上报整改结果,追踪审计结论落实情况。大多数单位均高度重视,及时整改并反馈整改情况。

    二、坚守主业,突出重点领域

    (一)做好收入预算执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工作

    1.开展收入预算执行审计

    审计处对2016年至20189月学校收入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内容包括各单位预算编制、预算调整及收入预算执行情况等,审查和分析收入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提出存在问题和可行性建议,审计资金49.68亿元。

    2.开展财务收支审计

    坚持对校内产业单位、附属单位以及资金流量大的机关职能处室进行周期性财务收支审计。2018年,审计处对后勤第一集团、后勤第二集团、西安教学仪器厂等单位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对被审单位管理体制、内部控制及运行状况等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促进其财务管理规范化,为其全方位改进工作提出思路。

    3.开展针对性的专项审计

    先后开展了党费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西安教学仪器厂发展症结专项审计、教师干部教育学院收入分配专项审计、出版总社首阳书院项目专项审计等工作,坚持对学校工会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4.开展基建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评审

    2018年,审计处在财务处、基建处共同配合下,指导监督协助会计师事务所,基本完成学校长安校区国际商学院、校医院等9个基建项目的竣工财务决算评审工作。

    (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实行党政同责同审

    1.紧扣“权力运行制约”和“主体责任落实”两条主线,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原主任等10位离任中层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资金3.34亿元,出具管理建议书2份。审计采取内外审结合的方式,从政治视角关注被审计人履行经济管理责任情况,客观评价被审计人经济责任。

    2.探索党政同审的模式和方法,对西安教学仪器厂原党委书记等进行审计。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关注党委书记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情况,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促进干部依法履职、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构建反腐倡廉体系。

    (三)推动审计整改,强化结果运用

    贯彻落实审计署11号令和教育部财务司要求,强化整改落实。对20132017年审计处实施的审计项目开展后续审计,共涉及17项审计报告,涵盖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等机关处室,化学化工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出版总社、实验小学等附属、产业单位。促使审计整改“事事有着落,件件有成效”,促进各级单位建立规范管理长效机制,规范运行、提升效益、科学发展。

    (四)工程审计保障学校和职工切身利益,开展全过程审计

    工程审计以造价控制为抓手,以规范工程管理为目标,如期完成国库集中支付修购项目结算审计等各类审计项目共计91项,审计资金9.97亿元,为学校节约建设资金1.11亿元,审减金额为历年之最,较去年同比增长143%

    1.完善基建修缮工程项目管理,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重点开展了雁塔校区地下车库工程等学校标志性、职工关注度高的基建项目和重要项目的全过程审计工作。审计处在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变更签证、竣工结算等与造价有关的重要业务控制环节全面介入,查找工程内控薄弱环节,对设计变更等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规范工程管理。

    2.开展长安校区二期住宅楼工程结算审计工作。学校“最大民生工程”长安校区二期已实现全面入住,二期住宅楼13栋楼宇及地下车库土建工程的结算审计资料送审审计处,送审金额达6.73亿元。审计处克服困难,调动有限的审计力量,对住宅楼工程结算审核各个环节全程负责,组织召开专项研究会议数十余次,倾力保障民生、维护教职工利益。二期住宅楼工程送审项目现已全部审结。

    3.进一步完善和推进“背对背”审计模式。一是继续推进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背对背”审计,有效减少清单错漏项,提高工程量准确度和项目特征的精准性以及招标控制价的客观性。二是持续推进工程结算“背对背”审计,引入竞争机制,发挥审计再监督作用,提高审减率。2018年审计处与基建处协作配合,在“背对背”审计模式下顺利完成了长安校区实验动物饲养中心工程、校史馆工程的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审计工作以及长安校区教育博物馆、研究生公寓二期等工程的结算审计工作。

    三、转型发展,统筹兼顾全局

    (一)探索数据式审计新模式,推动校内数据共享

    落实教育部财务司要求,针对当前审计业务日益繁重与审计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创新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通过与财务、科研、人事、基建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进行数据采集,建立各类型审计数据库。探索采用数据式审计方式对学校住宿管理及收费情况进行审计,审计工作效率提升明显。

    (二)推进审计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

    经过调研、论证,通过答辩,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获得2019年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支持。为2019年购置开发审计信息系统,实现将审计工作各项业务的主要流程、关键环节嵌入,可对审计工作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督、控制、归档留存,全面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和进度,有效整合、共享、再利用历年审计数据。

    (三)注重预控,把好工程合同审计关

    根据学校领导要求,对工程合同的合法性、规范性进行审查评价,有效降低合同风险。出具合同审计报告,纠正合同问题50余条,并持续跟踪合同后续修正情况,直至符合相关要求。

    (四)强化委托审计规范化管理

    在学校物资设备采购招标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审计处通过公开遴选建立了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备选库,为推进“全过程、全覆盖”审计工作储备了外部力量。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合同约定、过程监督指导、成果复核等环节强化对中介机构实施项目质量的风险防控和有效管理。

    (五)参与完成教育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等重点工作

    2018年,审计处1人次担任巡视专员,参加教育部党组对华中师范大学巡视工作;1人次担任审计专家,参加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对云南省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实地核查工作,5人次参与纪检监察信访核查工作。

    四、夯实基础,强化内部建设

    (一)深入政治学习,加强组织建设

    1.贯彻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作学习《党员应知应会内容》、学习中纪委网站《微党课》、创建“微型党课我来上”学习活动,与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基建处等单位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2.注重组织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建立作风清廉的专业审计团队。经过严格考核,发展预备党员1名。创建“党建+”工作模式,将党建工作作为推动和促进业务工作开展的有效抓手,政治学习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1.组织参加审计、财务等继续教育15人次,参加教育部和陕西省审计工作会议11人次,在教育部审计协作组会议上分享审计模式;开展集体业务研讨数十次,学习研讨新颁布的政策文件制度,交流审计方法和典型案例。

    2.审计人员开展理论创新研究,撰写《中国高校建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构想》,获教育审计学会三等奖,发表《创新基建工程审计模式,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等文章。